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古代著名的命理著作有那些?
1.《渊海子平》五卷,宋代徐子升著。《渊海子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地阐述八字命理学中国命理学史论的著作,对于中国命理学的发展影键耐响极大。全书分五卷,卷一载有《论五行所生之始》、《论天干地支所出》、《天干相合》、《十干所属方位及十二支所属论》、《论六十花甲子纳音并注解》、《论天干生旺死绝》等篇章,全面介绍中国命理学史论了八字命理学的基础知识。卷二载有《继善篇》、《看命入式》等篇章,详尽介绍了各种八字格局。卷三载有《六亲总论》、没桥《六亲捷要歌》、《论父》、《论母》、《论兄弟姐妹》、《论子息》、《论小儿》等篇章。卷四载有《金玉赋》、《碧渊赋》、《爱憎赋》、《万金赋》、《四言独步》、《五言独步》等篇章。卷五载有《正官诗诀》、《偏官诗诀》、《正财诗诀》、《印绶诗诀》、《食神诗诀》、《伤官诗诀》等。
2.《三命通会》十二卷,明万民英撰。《三命通会》收录极为庞杂,涉及到子平命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后人常把它看作一部命理学的汇总之作。也正因为过于庞杂,难免有失精当,阅之须得其大意而变通之。
3.《星平会海》《星平会海》十卷,不详撰人。书中既论五星命理,也论子平命理,收录有《一行禅师天元赋》、《玉照神应真经》、《兰台妙选》等篇章。其中《兰台妙选》所载诸命格,舍五行正理而不用,专作牵强附会之辞,常为后世学命者所诟病。
4.《命理约言》《命理约言》四卷,清陈素庵撰。书中卷一为法,卷二为赋,卷三为论,卷四为杂论。全书经民国命理学家韦千里校注,风行一时。
5.《滴天髓阐微》四卷,清任铁樵撰。《滴天髓》一书,相传为京图撰,明初刘伯温注。清代道光年间,士人任铁樵毕生研究命理而不掇,针对当时命理学偏离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正理,混乱芜杂,偏重杂格和神煞的问题,结合一生命理实践分篇增注,阐微发隐,正本清源,并以大量时人命造作为例证,这才扫除迷误,使命理学返回大道,并更加成熟。此书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争相传抄,作为经典应用,并世代秘传。后人评《滴天髓阐微》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稿察春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6.《子平真诠评注》《子平真诠》,清乾隆进士沈孝瞻原著。该书以月令用神为经,以诸神为讳,特别是对用神成败,用神与喜神忌神的生克制化,用神的透与会、有情无情、有力无力等等的解析,更加透避。民初《滴天髓》整理出版后,众多读者感到过于高深,纷纷呼吁出版一部命理入门书籍,著名命理学家徐乐吾先生应邀评注此书,条分缕析,譬解详明,例证丰富,最便初学。如果说《滴天髓》是中华传统命理学的高深学术,有如树顶的硕果,那么《子平真诠评注》便是其循序渐进的课本,有如摘取硕果的阶梯。两书一浅一深,不可或缺,互相匹配,方成完璧。后人评《子平真诠》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与《子平真诠》二书,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尚能合天才、学识、经验三者以俱全,于期道庶几入圣矣!”
7.《穷通宝鉴》又名《拦江网》,二卷,不详撰人。《穷通宝鉴》专论五行旺相休囚,堪称精当。后世学者论定五行衰旺,大都本于此书。
8.《命理探源》八卷,民国著名命理学家袁树珊撰。《命理探源》集诸家之大成,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命理学的理论、观点,并加以批评、诠释,是一部实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命理学全书。它从简单的命学概念、原理,推命的方法,吉凶休咎的判断以及各种五行关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对我们了解传统命理文化甚有裨益。
9.《神峰通考》六卷,明代张楠撰。《神峰通考》收录了大量论命歌赋,它所提倡的病药的取用神原则被延用至今。
10.《千里命稿》《千里命稿》是民国著名命理学家韦千里的代表作。韦与袁树珊、徐乐吾并称当时上海命学三大家,韦千里著此书时,年仅二十余岁。此书文字顺畅,述理赅明,该并附有时人命例若干,皆为韦氏所亲批,并经事实验证者,弥足珍贵。更为难能可贵的,韦氏著此书时,年不过二十余岁,竟治学如此之深,令人惊叹。
算命需要用真太阳时吗?我感觉上用北京时间没有真太阳时准啊?大师帮帮忙。
不要相信算命这一套
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论,源于周易。俗称算命术。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学而优则仕"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一般百姓升官无门,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回味无穷。有官则贵,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1]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
科学性
宇宙无边无际,星球数不胜数。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是组成银河系2000多亿颗恒星中的一颗,仅这个银河系就是如此巨大——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这个银河系只不过是我们用望远镜拍摄到的几十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生命是地球演变而成的,根据生命全息论的观点,所有天体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作用于地球生命,从而在地球生命体上留下其全部信息。人体信息与天体信息是息息相通、密切相关的。天人感应就是天体信息对人体的影响,人体对天体运动的各种信息的感应,也是天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制相化的根本关系。一句话,人的命运与天体运动有关。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所构成的天干地支的排列,储存了人的命运信息。
命理书比较好的书推荐一下
一、《渊海子平》
由宋代徐大升依据东海徐子平先师论命成果而编著中国命理学史论,是八字命理学中国命理学史论的宗祖之作。该书是以财官印食伤等格局将命运层次分为三六九等的第一书。若是论及以往名师圣贤决断生死,当属鬼谷子先师的纳音论命法,论富贵贫贱应首推徐子平先师的子平财官格局法。民间盲派高人的基本经典,民间盲派一般都需整本背熟。属于古法论命的根本根基。
这些命理书籍都有电子版,图中的红色的字你认识吧。。。。。不用我说的你应该知道这些命理书籍在哪找了吧。。。。。。。
二、《三命通会》
在我国传统命理学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其作者为明朝进士万民英。
此书共十二卷,前九卷分列了十天干,每天干以日为主,以月为核心,以时为辅,定人吉凶。
后三卷记载了大量的平古歌赋,极具实际操作指导意义。该书在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地位,是传统命理学习者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该书在传统命学的历史上拥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而清朝编修的四库全书将其著作《三命通会》《星学大成》收录,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三、《滴天髓》
又名诚意伯秘授天官五星玄彻通旨滴天髓。古代中国命理学著作。相传为宋人京图撰,也有人说慧耐颂是明初刘基所作。《滴天髓阐微》是清代道光年间,命理师任铁樵的毕生研究命学的成果。
四、《子平真诠》
中国传统命理学著作,为清代进士沈孝瞻先生所著,是一部专门以格局来论命的著作。《子平真诠》是当代书房派、格局派的最推崇的经典。全书共四十八章,现据考为明代《耕寸集》命理笔记。《子平真诠》是传统子平命理学“前三本”中分量最少,但是理论最为精辟,论述最为恰到好处的著作。
五、《穷通宝鉴》
中国的“命学四书”之一,与《三命通会》《滴天髓》《子平真诠》齐名。
据说是古代江湖人士压箱底的秘本,而数百年间由于江湖人士传抄错误甚多,该书由清代的余春台将江湖旧籍《栏江网》加以整理、归纳而成。
在民国时期,又经徐乐吾增补评注而成《造化元钥评注》,自此扬名,受到广大命理学者的青睐,成为命理学史上一座难以超越的丰碑前郑。
它是诸多命理著作中内容最易懂的一部古籍,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提出“调候”这一独特的论命方法,为命理学者开拓了崭新的思路。书中收录的《月谈赋》更是民间盲派经典口诀。
六、《神峰通考》
原名为《神峰张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谬大全》,为明朝神峰子张楠所著,古代传统命理学著作,被称为但凡研究八字命理者必看的命理古籍资料,在命理学术界中其地位非常之高。
作者张楠是中医,研用子平命学四十余年,此书是他晚年七十多岁时才写的,可以说是积几十年实战经验心血结晶,与野鹤老人晚年所写六爻巨著《增删卜易》的情形有些相似。
既继承了《渊海子平》的传统子平论命体系,同时作者也结合自己的经验心得立有动静说、盖头说、六亲说、病药说、雕枯旺弱损益长生八法说、人命见验说等,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语言对许多子平经典古歌赋进行了注解,令当今学者研读起来非常容易理解。
七、《星平会海》
本书搜集整理了明代以来了多种民间命学版本,互相参照,校订讹误,当是有史以来最亩槐完整、最权威的版本。
子平命理部分,除《起八字例》、《六亲论》、《子平举要歌》外,尚有《天元秀气巫咸经》、《爱憎赋》、《万金赋》、《金玉赋》、《一行禅师天元赋》、《玉照神应真经》、《兰台妙选》、《取格指诀》等。
《星平会海》是格局派的经典.,全书十卷,不署撰人姓名。
八、《命理约言》
清代的命理典籍,不重视格局论命,属于旺衰派的经典。共四卷,陈素庵著。
清代中医陈素庵对命理学做出了全面清理和标准化创建,是一次规范性的小结。
九、《千里命稿》
此书是民国时期上海的韦千里先生所著,是他主讲的命学培训班的讲义,成书时间在1935年。
韦千里少学成名,写《千里命稿》时才24岁,
该书语言简练、述理清晰,是讲述子平命学概念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五行、六神的性质讲解,可以说是此书的精华,初学者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此书属于旺衰派的经典,对于具体格局论述不深。
十、《命理探源》
由袁树珊所著,是八字命理的研究之作。袁树珊是民国时期名气最大的命理师,素有“南袁北韦”的盛誉。袁先生也是旺衰派的代表,民国时期的很多达官显贵、富豪商贾均是其座上宾。
作者认为,学习命理学一定要抱有济世救民的思想,要有“不为良相,必为良医”的精神境界。他说:“卜可决疑,医可疗疾,同为民生日用所必需。”因此,他要求,命理预测决不能以贪财为目的,更不能骗人。
什么是紫微星?
紫微星,即北极星。作为星辰的天文观察和在整个命理体系的意义,可以参考北极星。因为北斗七星则围绕着它四季旋转,故中国古代认为紫微星是众星之主。紫微星是北极五星中的帝星,紫微帝星。
紫微星也号称斗数之主,谋略之主,政星之主。中国命理学紫微斗数中的主星之一。吉星,逢凶化吉,祛百疾,解百厄。紫微垣,除北极座,勾陈座,六甲座,构造物性,鹤,朱鹮,天鹅等。“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备简,紫禁垣仿野裤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脊唯两旁。
我五十六岁走印运,这运气是否好
不要相信算命这一套,相信科学。
命理,即批解命的理论,源于周易。俗称算命术。 算命术是中国民俗和社会心态最充分的反映。中国人有强烈的当官意识,"学而优则仕"一向是读书人的信条。一般百姓升官无门,但黄粱美梦世代延续,回味无穷。有官则贵,这种"官本位"的强烈愿望反映在命理上就是贵为第一好命。
含义
命理,是生命的道理。
命理,是人生命运的道理。
“命运”包括两个含义,一是命,即由命主的八字所组成的一定的排列组合,由它所反映的吉或凶,福或祸。二是运,即人一生所走过的每个阶段。“命”和“运”的组合构成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命运”。
杨易德认为:命运是一副牌,揭得好坏靠上天;打得好坏靠自己。所以我们了解命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握好自己。此外,命运是一个力,而不是一个结果。这是一种命运相对论。 [1]
法理体系探源:
命理,俗称“算命”,业内一般称之为“子平法”,自汉代兴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运算依据和方法,从理配坦论到技法,形成了一套完整、复杂的体系,因其许先潮预测准纤锋确率较高,深得中国民众的认可和喜爱,经久不衰。
命理文化是中国传统“术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存史、研究的角度看,近年来,主要在史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经典古籍发掘及研究,两个层面展开,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史学研究方面,以《中国命理学史论》(陆致极,200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宋时期命理文献初探》(刘国忠,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人的命理信仰》(董向慧,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禄命法千年沿革史》(梁湘润,2013年台湾行卯出版社)为代表,厘清命理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命理文化对当代的社会影响,开了个好头;
经典古籍发掘研究方面,以郑同、李锵涛、庄圆等学者专家为代表,点校或校订出版了一批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典籍,如《精校宋本五行精纪》、《兰台妙选评注》、《应天歌》、《耕寸集》、《醉醒集辑佚》等,为命理学在新时期的研究、运用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文献。
朗宓榭教授的观点:“你可以否定八字算命的原则、出发点和前提,但是我们没法否定它们的系统性”。本人师从梁湘润老师,领会“合术归道”、“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命理学的“法理体系”中的多项系统进行实务操作,经过二十多年,上万个案例的研究和验证,深刻认知命理学符合“认识你自己”的哲学理念,是一种“人文关怀”,在当代社会,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研究的必要性,和运用上的广阔空间。
但同时也发现,由于历史、社会等原因,命理学“法理体系”的内容严重缺失,系统不完整性的缺陷显现无疑,严重阻碍着命理学在“学”和“术”的领域深入发展。
因此,运用经典命理古籍发掘历代的研究成果,对命理学“法理体系”进行疏理、研究,“正本清源”,恢复命理学的原貌,是摆在命理学者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后子平法”的形成和现状
当代两岸命理界有“老五篇”之说,即认为所谓“子平法”的代表著作,就是《三命通会》、《渊海子平》、《滴天髓》、《穷通宝鉴》《子平真诠》等五本著作。
1949年之后,命理学在大陆处于“休止”状态,经历将近四十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易学在培竖桐大陆复苏。1994年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术数全书》,第一版就达八千册之多,在大陆易学界影响很大。其中,由大陆易学学者孙正治(1957年出生)先生点校出版《子平真诠评注》、《滴天髓》两本古籍。他在这两本书的“序”中,一方面否定明代的《渊海子平》、《三命通会》,称之为“杂而不精”,“不足以作为一种成熟的学说传世”;另一方面,竭力推崇这两本书为“堪称中华命理学的大成之作”,他还引用了民国命理学家方重审先生对这两本书的评述:《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在诸多命理古籍中“最为完备精审”,“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江河日月,不可废者。”而且还进一步推崇说:《滴天髓》“正本清源”,“使命理学重归大道,并更加成熟”;说《子平真诠》是学习命理学“循序渐进的课本”,“后学者研究命学原理,得此二书,不致误入歧途”云云。将“老五篇”实际缩水为“老两篇”。用专业的眼光看,其实,这两本书主要讲述了“旺衰”“用神”“格局”这三大技法,而且还没有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