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文字

首页 > 周易

道门天师,道门天师全文免费阅读

周易小撒 2023-11-02 03:10:47 浏览量

本文详情介绍:

道教的历届天师是谁?

历代天师简介

第一代天师: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约生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卒于永寿二年(公元156年),七岁即学道。因创立“正一盟威之道”,道教徒称其为“张道陵”,尊奉为“张天师”。

张陵博通“五经”, 24岁时以直言极谏科被录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26岁即任巴郡江州令(今重庆)。但他向来喜好黄老清静养生之道,立志修炼形轻举,隐于北邙山、龙虎山等处。后来听说蜀人比较纯厚,容易教化,并且名山较多,于是在东汉顺帝时(126~144)入蜀,居鹤鸣山(今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修道。一天半夜,太上老君降诏张道陵:“近来蜀中有六大魔王,狂暴生民,你前往治之则功德无量,名录丹台啊!于是晌逗乎授以“正一盟威符箓”、三五斩邪雌雄剑、阳平治都功印、平顶冠、八封衣、方裙、朱履等。由此他造作道书二十四篇,在巴蜀及汉中等地建立二十四治,正式创立正一盟威道。

历代皇室对张陵天师宠爱有加。唐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玄宗皇帝诏后汉天师张道陵册赠太师;唐中和四年(公元八八四年),懿宗皇帝封天师张道陵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绍宁时加号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徽宗进封真君,玉册文维;

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封正一静应显佑真君。

第二代天师:

嗣师张衡 字灵真,生年不详、卒于179年。年少即博学,隐居多年,不愿为官,精修道法,很少与外界往来,名声显重于朝野,天子想召他任黄门侍郎,他不应召,继承张陵遗志,后于汉灵帝光和二年(公元一七九年)正月二十三日,传印剑给子鲁,而后得道升仙而去。

第三代天师:

系师张鲁 字公祺,生年不详、卒于二一六年。他的事迹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等书中都有记载。先被益州(今成都)牧刘焉拜为督义司马,后与别部司马张修共取汉中,得汉中后,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策略三十余年。后迫于曹操的威逼,为使汉中百姓免于涂炭,而投降曹操。曹操对他赏赐有加,让他率家眷、信徒迁往中原,拜他为镇南将军,并封为阆中侯。道门中人称他为“系师”。

第四代天师:

张盛字元宗,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汉末至西晋。曹魏皇帝曾封他为都亭侯,张盛没有接受,后来带着祖传的经书、印、剑、符箓等自汉中来到龙虎山建茅屋而隐。从此龙虎山成为正一盟威道的祖庭之地。于元顺帝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年)赐号为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第五代天师:

张昭成字道融,生卒指清年不详。年少就学道不懈,精通道教出神之术,端坐于家中,能察知数百里之外的事情。活至一百一十九岁升天而化,羽化时面色如生。而他墓前生出灵芝百木,有时能看见白鹤往来,很是神奇。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广教弘道真君。

道门天师,道门天师全文免费阅读

第六代天师:

张椒字德馨,生卒年不详。博通儒书,擅长治鬼降魔之术,以符箓传度世人。皇帝数次征召他,都未接受,常游鄱阳湖。居在龙虎山时多有神异之迹,活到一百余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清微弘教玄妙真君。

第七代天师:

张回字仲昌,生卒年不详。年幼时曾问“道是何物?”他见旁人不能答,便慨然失笑而叹。五岁时,他父亲想让他读儒书,他回答道:祖上的书不读,读其他书有什么用?张回善辟谷导引之术,能日行数百里,后隐入青城山,不知所终。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第八代天师:

张迥 字彦起,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南朝齐高帝年间。极富天赋,年幼时即得道。他丰姿俊美,德量天成,严格尊奉六时香火,一生不怠。善于治病驱邪,都能应验,世人对他十分敬仰。年九十岁而解化升天,当日满屋飘异香,经月不散。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第九代天师:

张符字德信,生卒年不详。熟读经史子集,能过目不忘。擅长道门符箓法术,显贵于当时各界、四方人士都敬仰他。于九十二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第十代天师:

张子祥字麟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隋朝年间。年少时曾读儒书,官至洛阳都尉。后弃官回到龙虎山潜心向道,常行服食炼养之术,能吐丹于手掌之中。后从学者数百人,他分派弟子到四方,广传道法。岁一百二十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妙太虚真君。

第十一宴悉代天师:

张通玄字仲达,生卒年不详。天性静默,常独坐一室,四时不出。有一年发生瘟疫流行病,只见他把木标放置水中,过往的人饮水后即可治好病疫。人们用钱财帛物感谢他,都坚决不接受。岁九十七而羽化。元顺帝至正十三年(公元一三五三年)赐号为上清玄应冲和真君。

第十二代天师:

张恒字德润,生卒年不详。对经史能过目不忘。唐高宗召他到京城,问其治国安民之道。他回答:能无为则天下可治,高宗大喜。他擅长变幻之术,岁九十八而

道教四大天师(道教四大天师的介绍)

道教四大天师简介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着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道教四大天师的传奇故事

一 张天师

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张天师最为着名的故事就是降服六天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毕世,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二 葛天师

葛玄(164-244):字孝先,被后人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对于葛天师,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对他有印象,只是不知道这个是他所传。

《度人经》为葛玄受太极真人徐来勒索传,而度人经是全道经中最为当代中国人所熟知的经典。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三》中蜀山弟子曾经念诵过《度人经》,为徐长卿超度。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一》中蜀山弟子也曾经念诵《度人经》,为锁御枝住赵灵儿。

度人经是道教经典之中文辞优美的典范,借着葛天师的光,截取一段度人经供大家欣赏。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祆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三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是宋代着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说起萨天师就不能不说王灵官,很多人一进道观就会看到一位身披金甲,手持金鞭,须发皆黑的威猛神将,这位神将就是王灵官,名为王善。

但是早年的王灵官并不叫王善,而是叫王恶,是一位邪神。

传说当年萨天师路过湘阴,看到乡人用童男童女祭司王恶,于是大怒道:“此等邪神,该焚其庙!”说毕,雷火穿空,上焚此庙,人莫能救。

之后王恶不服去玉帝更前告状,说乡人祭祀和他何干,不是他让乡人祭祀的,于是玉帝便让王灵官跟着萨天师,只要看到萨天师做什么不法之事,就许他便宜行事直接打杀萨镇数敏天师,结果王恶跟着萨天师十二年不见天师做一恶事,于是显身告诉萨天师此事,并且发誓护持萨天师护持道教。

从此王恶改名王善成了道教的护法灵官,更有纠察道士不良行为的指责。

王灵官的故事也反应了道教的一个观点,正人先正己,不想要别人攻击道教,重点是在道士自身有德行,如果都学习萨天师那样不行一恶事,世人就想攻击道家也只能造谣生事。

道门天师,道门天师全文免费阅读

四 许逊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

许天师学道的原因是后世道教子弟的楷模。相传天师在在少年时入山打猎,看到了一头母鹿于是追捕,结果母鹿流产了。流产后的母鹿也不躲避少年的追捕,只是一心舔自己的幼崽,希望自己的幼崽可以复活,一直这样做的母鹿还发出阵阵哀鸣,最后母鹿哀伤致死。目睹这一切的许天师从此再也不捕猎,而一心追求仙道,期望可以弥补罪过。

许天师留下了许多警告后人的话,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则。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一个人心底不善良,什么好风水都是白搭,反应了道教的观念既人在事做好人还是坏人,是神灵对他赐福还是赐祸的最高准则。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古有帝王不断吃灵丹妙药,但是还是夜夜笙歌,依然早亡。而今天也有富豪身体不好天天吃补药,依然要纵情声色,到头来依然无益。养生重再珍惜元气。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这点例子太多了。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很多所谓的聪明人都疑惑自己为什么倒霉,但是不愿意想想自己怎么做人做事的,白白浪费了聪明。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这点是许天师说的最为伤人的一句话,有的人宁愿给寺庙捐献千万,也不愿意对父母露一个笑脸,这种人神是不会保佑的,但是一个人愿意对父母有孝心,神灵必然庇佑。

人物介绍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道教一直是中华承认的宗教,道教在中国古代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而道教一直尊崇着四大天师,四大天师是道教史上最重要的四位真人,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天师分别是谁吗?下面的 道教文化 为你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今江苏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胡裤后,于建武(25-56年)

甲午上元(五月十八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58-76年)曾为巴郡江卅(今重庆市)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89-105年)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

后又携弟子住云搏闷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顺帝时(126-144年),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一名鹊鸣山,在今四川大邑县境内)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着。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箓、三清众经、符箓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

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着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155-158年)二年(156年),功成道着,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742-756年)六年(747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天基做弯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1368-1355)元年(1368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谦之),刘宋有陆天师(修静),唐有杜天师(光庭),宋有萨天师(守坚)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愔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着,奉祀一直至今。

道教四大天师是指哪四位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

张道陵

张道陵(34年2月22日—156年),汉族,字辅汉,原名陵,道教正一道实际创立者,汉朝东汉丰邑(今江苏徐州丰县)人宏猛。

太上老君降临蜀地,“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张道陵整合当时的:黄老派、方仙道、文始派等先秦修道团体,创立道教称正一盟威之道。

后世尊称为“老祖天师”、“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张天师。著作《老子想尔注》,弟子有3000多人,设立24治,奠基天师道。张道陵、葛玄、许逊、萨守坚合称四大天师。

葛玄

葛玄(164年-244年),汉族,吴丹阳郡句容县都乡吉阳里(今江苏省镇山物江市句容市)人,祖籍山东琅琊(郡治: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镇),三国著名高道,道教灵宝派祖师。字孝先,号仙翁,被尊称为“葛天师”。道教尊为葛仙翁,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为汉下邳僮侯葛艾后裔,祖葛矩,安平太守,黄门郎;从祖葛弥,豫章第五郡太守。父葛焉,字德儒,州主簿,山阴令,散骑常侍,大尚书。随左慈学道,得《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道经。曾采药海山,吴嘉禾二年(233年),在閤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编撰《灵宝经诰》,精研上清、灵宝等道家真经,并嘱弟子世世箓传。

萨守坚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中国道教信仰的神仙之一,也是道教公认的四大天师之一。教内尊称为一元无上萨翁真君,玄风永振天尊,萨祖。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甘肃(西和)西河人,另有说是西蜀人(西和县在汉朝时曾属于蜀国),但根据其有自称“汾阳萨客”的记载来看,是山西西河(今汾阳)人的可能性更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四》云:“萨真人名守坚,南华人也,一云西河人,自称汾蔽唯桥阳萨客。”相传萨守坚。明永乐(1403-1425年)中,供奉王灵官和萨守坚的宫观,香火盛极一时。在道教中其与张道陵、葛玄、许逊共为四大天师。

许旌阳

许逊(239-374年),字敬之,南昌县(一说颍川汝南)人。晋朝时期著名道士,道教净明派祖师,尊称“许天师、许真君”,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为四大天师。

孙吴赤乌二年(239),生于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今江西南昌县麻丘乡)。太康元年(280),举孝廉出身,出任旌阳县令。不慕名利,弃官东归,修道炼丹于西山,着书立说,创立“太上灵宝净明法”。

宁康二年,白日飞升。北宋政和二年(1112)诰封“神功妙济真君”。

道教的四大天师张葛许萨,分别是谁?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出生于三十四年,一直活到了一百五十七年。东汉洞姿末年的时候,他创立了道教。他通晓天文地理,也通晓四书五经。曾经隐居在如今的河南洛阳一带,想要追求不死之道。朝廷想过要让他担任博士,但是张道陵已有病推辞。再后来他得到了《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他开始了寻仙修道之路。顺帝时在四川境内炼得神丹,成功返老还童,最终在一百五十六年成功升仙。之后他的子孙都会被当朝皇帝封为天师。

葛玄,生于一百六十四年,死于二百四十四年,是葛家道创始人,尊称为葛天师。曾经在左慈身边学习,喜欢到处旅游。后来三国战乱,精心研究上清等真经。两百三十三年,葛玄成功修成金丹。一千一百零四年被封为“冲应真人”,一千两百四十六年被封为“冲应孚佑真君”。据说他能成为道教灵宝派的创始人,是因为太上老君被他所感动于是传授给他三十六卷真经。关于他的传说非常多,比如可以口中吐出蜜蜂,可以指挥昆虫,可以祈雨,可以捉妖。总之,关于葛玄的传说非常神奇。

萨守坚,萨天师又称萨真人。是宋代著名道士。有人认为他是四川郫县唐昌镇人,有有人认为他是广东曲江县南人。

许逊,南昌人,又称“许真君”。生于两百三十八年,南宋时期被净明道奉为祖师。在一次打猎中悟道。后逢世道混乱数塌,开始了他的寻仙问道之路。在路上,他遇到了圣真人,被授予捉妖薯颤圆之术。在豫章,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使他们免受水患之苦,于是许逊名声大噪,许多人来拜他为师。元朝时,有人创建了净明教派,并把许逊奉为教祖。于是后来道教就把许逊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道教四大天师是谁?

1、张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道门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是道教的创始人。

2、葛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

3、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崇恩真君。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御没磨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道门天师:“自称汾阳萨客。”

4、许天师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二十八日,在南宋时被净明道奉为祖师。

扩展资料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1、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镇斗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 位于三清之中。

2、灵宝天尊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察岩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3、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 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天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教三清

周易

最近更新